9月24日—26日,湖南省第十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在益阳市进行。来自全省14个地市州和省特教中专的600余名残疾人文艺爱好者共组成15个代表团,参加声乐、器乐、舞蹈、戏曲类的角逐。由湖南省特教中专选送的2个节目,均获得一等奖。
用歌声唱响青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在悠扬的旋律中,青春的乐章被湖南省特教中专的“天爱之音”合唱团重新诠释,一曲经典《乡间的小路》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深深触动了评委与观众的心弦,最终荣获声乐类一等奖。
这个汇演节目,由7名视障学生和1名肢体障碍学生组成。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站在这样的大舞台上表演还是头一次,既兴奋又充满挑战。刚开始排练时,由于彼此还不熟悉,加上视障学生在展示动作方面的困难,以及非专业成员在发声上的不足,进展并不顺利。但他们没有放弃,从5月份开始,每天至少排练三小时,有时候练得不到位,就再加时间。
(排练现场)
随着排练的深入,大家越来越默契,歌声和动作都越来越到位。指导老师言帅看到了他们的进步,感到非常欣慰。合唱团成员袁良玉说:“我们希望用这次比赛的成绩来回报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想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更加自信。”他虽然学习针灸推拿,但心里一直有个音乐梦,计划在大学里继续追求。明年4月,他即将参加高考,目标是北京联合大学。
(《乡间的小路》演出现场)
26日晚演出现场,当舞台灯光聚焦于这群特殊的追梦者,他们用歌声唱响了青春的最强音,不仅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着更多人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用舞蹈诠释热爱
9月19日,走进省特教中专舞蹈排练室,一场无声的舞蹈排练正在进行。参与这堂课的是一群听障学生和视障学生,五位指导老师通过手势打拍子,指导学生们完成每一个动作。
排练间隙,国家二级导演李政分享了原创舞蹈《“听”万山红遍》的创作心路。舞蹈的灵感深深植根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所展现的壮阔情怀,同时也融入了新时代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风貌,以及学校根据真实教学故事改编的公益片《声音是什么颜色》中的深刻情感。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部作品,展现残疾学生如何从伟人精神和自然力量中汲取灵感,展现出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韧与顽强。”李政说道。为了展现学生们的特点,他在编排时巧妙地将手语和中国传统舞蹈相结合,同时借助现代舞蹈的视角,实现了这些元素的创新性融合,力求呈现出一幅兼具中式韵味与现代美感的艺术图景。
而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将动作、情感与音乐完美融合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指导老师李桂娟感慨道:“相较于普通学生,我们的学生可能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正是这无数次的重复与坚持,铸就了他们舞台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每个舞蹈的情感,指导老师们也会事先讲解舞蹈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想象来感受那些情感。在舞台上,当孩子们随着音乐起舞时,李桂娟和其他指导老师则在角落同样与他们一起感受着每一分情感的变化。
(同学记录自己被磨烂的舞鞋)
(同学在排练间隙中疲惫入睡)
为了这次汇演,这群满怀梦想的学生自7月起便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每日训练时间超过8小时。磨损的舞鞋、脚上的淤青、排练间隙中疲惫入睡的身影,都是他们对舞蹈艺术执着热爱的最好注脚。21级的学生肖鑫,虽然已经成功考入郑州师范学院舞蹈专业,但在接到母校的通知后,毫不犹豫地回到了这里,加入了排练。“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感恩,所以回报。”她用手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听”万山红遍》演出现场)
阳光洒在脸上,她静静地伫立聆听。一袭红袍如战旗、火焰、枫叶,她穿行其中,聆听大地的脉动、小草的生长、风雨的交响、涌浪的和声。山的声音如云霞环绕,她听见了山的红色。女孩褪去蓝色的袍子,露出万山染红的身躯,朝着东方前行,身后的路红山连绵……半年的精心筹备与不懈努力,《“听”万山红遍》最终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荣获舞蹈类一等奖。“这对整个团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认可和鼓励。”李政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展现了残障人士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鞭策着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此次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的出色表现,正是省特教中专近年来致力于促进特殊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学校舞蹈班创立以来,每年精心选拔并招收5至10名具有舞蹈特长的听障学生,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与培养。至今,已有10名毕业生成功考入本科大学舞蹈表演专业。与此同时,学校于2022年成立的“天爱之音”合唱团,积极组织残疾学生参与各级专业技能竞赛与文明风采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实践经历,也推动了社会各界对于特殊艺术的认识与了解。省特教中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特殊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动残疾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伊婷